“食育” 是一种回归生活的课程 更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5月19日,遂宁中学育才校区在食堂二楼开展了以“青春校园 多彩生活‘粽’有你 ”为主题的食育课。初中年级76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。 “粽子”的来源 此次食育课主题为“包粽子” 食育课上 杨志刚老师通过PPT 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 粽子的由来与典故 并讲述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 爱国忧民、为国捐躯的 历史故事 粽子来源: 据唐沈亚之《屈原外传》记载,屈原投江后,人们非常思念他,每到五月初五,就用竹筒装上食物,投向水中祭祀,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,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,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,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,以饲蛟龙。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,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。 包粽子 活动开始前,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每位同学所需的材料与用具,并贴心给同学们带上一次性头套。 “包粽子, 包完要绑线,先绑头,一定要紧紧绕几圈,这样米才不会洒出来。”在老师讲解完步骤后,同学们跃跃欲试。 在包粽子环节,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手法,一折叶,二盛料、三压实,四包缠,五扎绳……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,学起来可并不是那么容易。学生们不是包成扁的,就是包漏了,尽管如此,但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。 老师,我不知道这个叶子咋弄?它怎么卷成三角形呢? 拿一片粽叶,从上往下约一分米的位置,转成一个圆锥,再往圆锥里放入米…… “食育”课堂 只见一个个粽子在同学们的手中翻转变化着,从“小面包”、“小馒头”慢慢变成“小三角”时,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。 虽然包出来的粽子没有老师做的那么漂亮,但都是自己亲手包的,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非常有成就感。 “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,我一定要包几个最漂亮最好吃的粽子,送给我的妈妈品尝,与我的小伙伴分享。”有同学高兴地说着,举着他包出的粽子,脸上显出喜悦的神情。 吃粽子 淡淡棕叶香,浓浓世间情 根根丝线连,切切情意牵 粽子煮熟后,被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,同学们坐在一起品尝着粽子,其乐融融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 据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余莉介绍:“让学生在‘食育’课——包粽子,就是想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,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,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和传统思想道德的熏陶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” 最终 经过评委老师的最终评定 最终评选出了 团体一等奖1名 团体二等奖2名 团体三等奖3名 本次“食育”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学习和制作食物的过程,还认识了各种食材、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,锻炼了遂中学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,更让同学们在“食育”课程活动中感受快乐、收获快乐! “食育”可以 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 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也愿同学们与“食育”的故事越来越精彩…… 让我们一起期待 下一次“食育”课程吧 |
责任编辑:刘春容 |